新闻中心 分类>>

【我的故事我来说 ①】 俞巧仙: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最好的时代

2024-08-27 09:15: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的故事我来说 ①】 俞巧仙: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最好的时代7月31日起,市委网信办联合金华新闻网、金华新闻客户端推出“我的故事我来说”特别策划,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企业家、代表、志愿者等各类社会群体中选取代表性人物,讲述自己的平凡人生、暖心故事。

  俞巧仙,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森山”品牌、森山健康小镇创始人。高级农技师、高级经济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现就读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巾帼创业明星、全国妇女代表、中国匠人、浙江省十三届代表、浙江省八届、九届、十届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一名打工妹到声名远扬的成功企业家,铁皮石斛行业领导品牌——“森山”创始人、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森山健康小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巧仙从不避讳自己打工的身份,记者采访前给她助理发采访提纲,助理好心将“打工妹”改为“个体经营户”,俞巧仙却不“领情”,采访时直接“正名”:“我觉得打工妹挺好的。 15岁,我在金华七一农场摘茶叶,一天能摘8毛钱,最多摘1.2元就非常好了,自己也很快乐。后来,我还到龙游工地扛过水泥,做过土工。过去造房子不像现在这么机械化,水泥得扛上去,一包包背到六楼。在龙游造房子,扛水泥只是重一点,最苦的是洗石灰,洗的时候脚踩在石灰地上全部烂掉了,很辛苦,但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那个时候很简单,就是为了生活好一点,吃得好一点,能为家里减少负担,每天有钱赚是很快乐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我以前摘过茶叶、扛过水泥很苦,但我不这样想,人生那种苦,我觉得是一种积累、经验,能够去承受一些东西,这是非常大的财富。”

  “父亲特别勤劳,母亲特别聪明。父母凌晨2点半起来做豆腐、磨豆腐,豆腐磨好后,清晨6点钟,母亲挑着豆腐走路到官塘火车站卖。父母从早忙到晚,一刻都没有停。我到现在脑海里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记忆。有一次父亲去田里去干活,把一块地全部锄完草回来,天还是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过去没有闹钟,也没手表,父亲看到‘天亮’就出去干活,其实那是月亮,月亮很亮,父亲以为天亮就去干活了。“

  俞巧仙从小就很懂事,看到父母很辛苦 ,就想着为父母分忧。俞巧仙兄妹四人,她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在她考上初中考后,以当时家里的条件,也供得起,但想着弟弟也正在读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毅然辍学外出打工。

  已经做外婆的俞巧仙,现在仍保持着娇好的身材和俊俏的模样。当天采访时, 俞巧仙一袭“白色公主”的打扮:白色高跟鞋、白色短袖风衣外套,细框眼镜,精致的妆容,妥妥一走在时尚前沿的小姐姐。

  俞巧仙“仙草仙子”的美誉人尽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以前还有一个绰号“皮蛋仙子”。很多人觉得奇怪,俞巧仙的父亲是做豆腐的,俞巧仙怎么会和皮蛋扯上关系呢?

  “人生有许多节点,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缘由的,我做皮蛋也一样。那时我到家家户户收鸡蛋,鸡蛋收来后第二天挑到城里去卖,一千个鸡蛋可以赚5元钱,一个人能赚5元钱不得了,那时做保姆每个月才5元、8元。”俞巧仙年轻时“像风一样的女子”,骑一辆24寸的永久牌自行车,驮三筐鸡蛋,后面两筐,中间一筐,一路骑得飞快。

  “义乌下傅村,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做皮蛋,他们看我骑自行车很厉害,同时可以带好几筐鸡蛋,就让我到村里帮他们做皮蛋。那时候手艺人是很厉害的,皮蛋厂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40多元,当时我卖鸡蛋一天赚5元,一个月有100多元,但想到做皮蛋至少是一门手艺,我就放弃了卖鸡蛋,到厂里学做皮蛋。我天生好学,很勤劳,会干就不吃亏。 那时候无所谓上下班时间,一早起来就做皮蛋,到晚上累得不行。师傅教你怎么配料,碱、石灰、茶叶沫等怎么配方,很可惜师傅叫什么名字,住哪里不知道,如果有机会真想去看看他。师傅教会我,我就变成师傅了。在下傅村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义乌有个地方做皮蛋,请我去做师傅。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认为做皮蛋很简单,买鸭蛋泡起来就可以卖了,我就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做,把鸭蛋泡起来,用红泥、稻谷壳拌匀之后,一般22天就可以出来。我骑着自行车,一个店一个店去销售。我皮蛋做得很好,皮蛋今天又叫松花蛋,什么叫松花蛋,就是剥出来像冬天松树一样有花纹,很漂亮,我做的皮蛋几乎都有松花,所以他们都叫我皮蛋仙子。”

  俞巧仙聪慧、娴静,喜欢挑战,非常有主见。在皮蛋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又从日常的忙碌中敏锐地捕捉了商机。

  “做了皮蛋要拿出去卖,刚开始我一个代销店一个代销店拿去推销,到了1987年,义乌有了市场,那时叫副食品市场,是第一代副食品市场。义乌第一代副食品市场出来后,皮蛋不需要再一家家去送,可以拿到市场去,很多人会到市场上来拿货,我只要把皮蛋做好拿到摊位卖就可以了。当时,我就嘀咕:一个摊位就卖一样皮蛋太简单了。我开始打听,酱油、盐、味精哪里可以卖,我想办法从糖烟酒公司、副食品公司和蔬菜公司把酱油、味精批发出来,再拿到市场卖。我记得那时候,卖得最多的是兰溪兰江味精,批发价102元/箱,我拿到摊位上卖103元/箱。这样又有皮蛋,又有味精、酱油、酒,摊位的货丰富了,就赚得更多。但是,看我做得好,大家也去拿了,本来能赚一元钱,后来变成8毛、6毛、5毛,大家都去拿,利润少了,利润少了,我就觉得再做就没意思。后来,我就去跑广东进开心果、咖啡”

  商机永远向有准备的人敞开,俞巧仙摊位的货不断地与时俱进、提档升级。上世纪90年代初,俞巧仙又把目光瞄准了保健品行业。

  “1991—1993年,人们开始注重健康,我把太阳神、双宝素,人参精、西洋参、养生丸、太太口服液……这些滋补品引到市场做销售,非常俏销,每天都有很多人开着车排长队等我的货。我的另一个绰号叫保健品大王,那时才20多岁,大家都叫我大姐。现在叫我大姐是指年龄大,当时叫大姐,就是生意做得非常好。”

  每天顾客盈门,俞巧仙并没有一味乐在其中。她在思考:“做代理,产品做好,品牌做好都是别人的。”1996年,有电视台记者采访她问如何做总代理,俞巧仙口气坚决地说:“不能做总代理,我要创造自己的品牌。”

  “1997年2月,我跑上海、北京、深圳做市场调研,在深圳注册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同年,我创办了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人的一辈子认准做好一件事情很幸福,我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选中一件事,又让我能够持续地在行业做。到目前为止,我做铁皮石斛23年了,当时,铁皮石斛是哥得猜想。在今年疫情等各种因素之下,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达到高峰,这是好事。过去仅仅是补充一点营养,今天健康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觉得身心健康很有必要。大家认为,我在做一个厂,其实我是在做一件身心健康的事情,我在传播人的身心健康理念。为什么从做一棵草到做一个镇,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人光在物质上富裕不叫富裕,从物质到精神都富裕,才是富裕。我建森山健康小镇,让更多人身心可以放飞,身体健康了,心理健康了,这才是中国走上真正富裕的道路。我知道,我做不了多少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去做一点事情,社会就更进步,国家更富强,老百姓更富裕。我的富裕并不是钱,光物质上的,我还思考精神上,如何做大健康产业。在这样好的时代,在好的背景下,我们做好更好的平台,和高校院所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更多的人身心健康。“俞巧仙透露,从去年开始,森宇集团就开启了健康+教育,迄今已吸引了50万的学生在这里研修。

  “每次看到学生到森山健康小镇,他们在这里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看他们脸上洋溢的快乐、阳光,我的心里比他们还快乐。”

  “我爱国爱得一塌糊涂,我认为中国人真的很牛。“俞巧仙颇为感慨,”我非常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没有这样好的政策,我们做企业的不可能有今天。在我母亲的手上,如果去卖东西,那叫投机倒把。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最好的时代,正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才有机会去创新,让我们有成长的机会。”

  “总说得太好了,幸福就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当时也是靠一个人干起来的,后来才有两个人、三个人、更多的人帮你。如果早上睡到大迟起床,那怎么可能成功呢?当年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做皮蛋,晚上要忙到22点以后才有饭吃。就是靠这种持续的勤奋,才有持续的创业后劲。民不富,国不强,民富是怎么来的,民富是每个人,每个老百姓努力奋斗出来的,只有民富,国家才强大。现在,我们国家真是民富国强,走到哪里都很光荣,这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

  功成名就的俞巧仙仍每天能量满满,干劲十足。“很多人都会说,你做了这么多年,怎么还像打了鸡血一样。奋斗不管是你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我是真的每天都很激动得感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去奋斗,有机会去努力学习,让你奋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很愿意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

  森山健康小镇位于义乌市义亭镇,投资51.8亿元,小镇占地面积4.06平方公里,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及铁皮石斛产业基础,聚合大健康、金融、物联网三带,融农业、工业、康养、文旅、服务为一体,带动并形成了大农业、大农村、大农民发展的新模式,让农民更富、农村更富、农业更强,助力乡村振兴。

  走在森山健康小镇,满目的翠绿中,一片郁郁葱葱的院士林格外引人注目星空体育官网。龚晓南、石学敏、陈剑平、郭万林……全国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这里植绿种树,也栽下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希望。

  森山健康小镇不仅有院士林,还有高大上的院士馆,满墙的院士寄语、院士手印、院士照片,让人掂出知识沉甸甸的份量。

  俞巧仙和院士结缘还得从2001年说起。“做任何事情都有个根。2001年,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当年1月6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浙江农业大学校长陈子元带队前来验收。我记得很清楚,2001年1月6日晚上,他们到了义乌,17点钟吃晚饭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雪了,雪越下越大,把佛堂基地的大棚都压塌了。我欲哭无泪,这么多专家明天就要验收了,我的基地却塌了,这不是笑话吗?第二天,陈院士带队去了现场,验收通过了。会上,陈院士说:我们相信俞巧仙,什么都是可以重启的!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我一直崇拜知识分子,过去院士对我来说是天上的星星啊,没想到这么爱民,这么接近百姓。我对院士特别敬重,每一位院士来,不管再忙,我都自己亲自接待,亲自陪同。种院士林、建院士馆的初衷,就是为更多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向往科学家、尊重科学家,有方向、有目标,有标杆。”

  院士对俞巧仙也予以极高的评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陈剑平眼里,俞巧仙是一位胆大、脑大、心大的企业家。

  “人能不能可持续的成功,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她有成长性思维。俞巧仙首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人,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人。回顾她的创业史,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她非常胆大,非常能吃苦,一无所有,从卖茶叶蛋到卖营养品,进而发展她的森山事业。她首先是个胆子很大的人,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勤奋的人,因为有这个特性,所以她就跟别人区别开来了。同样那个年代做企业的人很多,她跟那些人相比,又有不同的特质,她爱学习,能够以成长性思维进行大公司运作。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光靠胆大是不够的,还要靠知识经济,所以她就脑大了。现在,她发现脑大还不够,还应该注重方法,注重视野,注重境界,所以她就演变成为心大的人。从胆大到脑大、心大,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大健康、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这些事情上,她已经是个先知先觉的领导者了。”

  盛夏时节,森山健康小镇翠绿满园,中草药材的清香铺满大地。微风在林间草坪跳跃,这片灵动、希望的沃土 ,催促俞巧仙永不知疲倦……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