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实现“双碳”目标探寻企业新发展之路
实现“双碳”目标探寻企业新发展之路开栏的线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主动作为,履行“双碳”职责,以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获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双碳”目标提出一年来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哪些典型经验做法值得推广?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实现‘双碳’目标,探寻企业新发展之路”栏目,探寻企业“双碳”目标下的转型发展之路,敬请关注。
曾经,浙江德清县禹越镇杭州产业园烟囱林立、烟雾笼罩。如今,产业园内各家企业依然一派繁忙景象,但往日“吞煤吐烟”的景象却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绿意。
走进位于浙江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的湖州千思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这里高耸的烟囱不见了,蚕蛹加工过程中散发的臭味也消失了,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曾经,浙江德清县禹越镇杭州产业园烟囱林立、烟雾笼罩。如今,园区内各家企业依然一派繁忙景象,但往日“吞煤吐烟”的景象却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绿意。
根据德清县环保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全镇PM2.5年平均值已从2018年的48ug/立方下降至目前的28ug/立方 ,空气优良率上升31.5%。
禹越杭州产业园内汇聚了当地多家高端纺织、新型建材企业,长久以来,该园区主要采用分散供热模式,企业大多通过自建燃煤锅炉或生物质锅炉供热,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大等问题突出。
“烟气一般都是无组织排放,部分锅炉运行噪音过大,生物质锅炉只能燃烧固体生物质燃料,经常出现燃料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园区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对禹越工业区块作出的“加快集中供热建设”要求,同时,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去年,禹越镇开始对14个企业锅炉进行了拆除取缔及改造提升。
然而,拆除改造锅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多家企业的锅炉存在超期使用、设备陈旧老化的问题,暗藏各种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为此,当地镇政府建立了一支由安监、环保、城建、供电等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逐一实地到访、查看锅炉使用情况,经过综合分析研判,主动联系相应服务公司,全程帮助企业有序进行锅炉拆除改造、规范存放,并采取专人“旁站式”监督方式,全力以赴消除锅炉改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今年1月,仅用时8个月建设完成的湖州恒建能源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在禹越杭州产业园竣工投产,项目引进了两台天然气锅炉,每小时可生产40吨蒸汽,可满足现有企业的生产需求。
但是,由于集中供热较原先分散供热的价格高出不少,园区内企业主动用热意愿不强,这又限制了园区集中供热的推广。
针对供热企业成本高与用热企业费用高的“双高”矛盾,当地政府多次组织用热企业和湖州恒建能源有限公司协商谈判,最终制定了“一企一策”供热方案。同时,按照合理成本、公平负担、兼顾供热企业环保运行成本和用热企业承受能力的原则,出台《德清县气热价格联动机制管理办法》,解决了企业的费用管理难题。
浙江越千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数码喷墨纸、广告喷墨纸研发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园区锅炉拆除改造的消息传开后,企业起初并不在意。当专项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上门将集中供热的方案告诉企业负责人时,企业负责人马上摇头:“改用这种方式后,我们所有生产线都要换,损失起码在千万元以上。”
“天然气供热关键是‘不冒烟’,而且使用生物质供热三个月就要更换布袋, 换一次要五六万元,这样算下来,一年至少要花费十七八万元,使用天然气供热却节省了这项费用。”工作人员的这番话,让企业方信心大增。如今,该企业已经采用了天然气供热方案。
就这样,通过“一企一策”的个性化供热方案的实施,园区企业逐渐实现“环保改造全覆盖”,园区内原有的大大小小的烟囱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你好,我们了解到,目前蒸汽主要用于企业清洁和消防两方面,企业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日前,专项工作小组来到浙江元正布艺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的用热需求。
元正布艺是一家以窗帘生产及销售为主的企业。该企业总经理施法元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以来,企业结束了依靠生物质燃料供热的历史,开始使用蒸汽供热。
“使用蒸汽不仅更干净,提高了生产效率,蒸汽供热的预热时间也更短,可以为企业降低约20%的能耗。”施法元说。
莱克诗瑞·丰润服饰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围巾生产加工的企业,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内,三台大型机器正有序运转,在设备上端的管道内,蒸汽正源源不断运输过来。
“围巾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程序需要用热气来维持平整性,过去经常出现供热不稳的情况,今年与恒建能源合作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该企业总经理沈炳祥介绍,通过管道集中供热,蒸汽温度可控且压力稳定,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沈炳祥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企业每月仅在围巾整烫环节就需要缴纳电费约5万元,现在每月消耗100吨蒸汽仅需花费2万元,成本明显下降。
“要增强园区的整体竞争优势,建设集中供热设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禹越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集中供热具备能源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等多种优势,整个园区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环保效应逐渐显现,不仅造福了当地百姓, 也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已全面拆除禹越杭州产业园内的燃煤锅炉或生物质锅炉,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前已经采用集中供热的企业有15家,17家企业启动了供热管网建设,还有12家企业达成供热意向。
尽管在中央空调行业一路高歌,但空调设备销量已接近“天花板”,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天加竖起“环境科技”旗帜,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进军新领域、开拓新市场。
一般认为,建筑、工业和交通是三大“耗能主力”领域,而建筑内部的中央空调系统能耗总量又相当惊人。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公布的《中国高效空调制冷机房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35%,制冷系统约占建筑能耗50%,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且耗电量年均增速20%。
11月23日,世界绿色环保行业备受关注的年度奖项“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江苏南京的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加)凭借“建筑制冷系统综合能效提升与投资创新模式”获得“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年度大奖。
颁奖典礼上,评委会联席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表示,降低制冷系统能耗,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关键性课题之一,天加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推动制冷行业的绿色高效发展,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天加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隐形冠军”企业正变得越来越“能打”。
远远望去,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锯齿结构的屋面,“科技感”满满;走近再看,草坪、绿树、水池,环境宜人,宛如一个“花园式工厂”;进入车间,地面和墙壁一尘不染,一副井然有序的生产景象……
“除了这些能看到的表象,环保节能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筑中的运用更值得关注。”谈起企业节能降耗的理念,天加董事长蒋立如数家珍:“厂房采用了锯齿结构屋面,局部挑高,阳光可以通过顶部天窗和挑高口进入车间,白天车间基本不用开灯。同时,挑高处的格栅可以使厂房内形成舒适的自然通风,保证房间内的换气次数和空气质量。”
“环保是天加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们始终专注于空气处理和能源利用领域。”天加国内贸易中心高级总监齐家冲表示,多年来,天加深耕中央空调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空气处理机组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核心技术方面,2014年,天加建成了国内首个、国际最高等级的ISO1级超净环境集成系统。
尽管在中央空调行业一路高歌,但蒋立仍然有着自己的担忧:空调设备销量已接近“天花板”,国内很难再找到存量可观的市场。如何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蒋立心头。
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蒋立决定,天加要竖起“环境科技”这面旗帜,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继续深耕中央空调市场,走绿色高效之路,另一方面勇于进军新领域、开拓新市场。
走进广州地铁新塘站,空调机组吹出的冷风让人感觉格外舒适,但鲜为人知的是,与以往相比,这里的空调制冷系统每年可节电76.4万度、节省244.5吨标煤、减少635.6吨二氧化碳排放……
“与天加的合作,让我们看到其系统集成的专业性,让地铁内的节能清晰可见!”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副总工程师吴疆说,这种改变正是源于广州地铁对天加“建筑制冷系统综合能效提升与投资创新模式”的应用。
2015年,天加在广州地铁新塘站实施高效机房示范站建设,设计了“70%通用主机+30%超高效磁悬浮机组”的配置,在夏季高负荷时期以传统冷水机组高效率运行为主,在过渡季节负荷不满的情况下则由磁悬浮机组高效率运行,有效降低了水泵能耗,提升主机能效。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会长罗继杰说,天加模式实现了机房年平均综合能效比大于6.7,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提升80%,远远领先于世界水平。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在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系统能效缺乏统一的标准,节能数据大多是单方检测得出,导致节能推广模式受限。在广州地铁高效机房示范站项目中,天加建立了由用户方、设备方、国家权威机构三方在云端不间断、不可篡改的监测平台,节能数据真实、透明、可靠,实现了看得见的节能。
“我们将‘哪款中央空调机组更节能’这种局部的设备端节能,提升到‘全生命期’节能降耗。”蒋立介绍,所谓“全生命期”节能降耗的高效机房解决方案,是从设备端和控制端共同发力,不仅拥有磁悬浮主机、节能“风水”系统等综合节能硬件,同时着力提升系统与软件中枢机能,在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针对性设计和完善。
目前,天加模式已成功服务于国内多个城市的超70条重点地铁线,并推广至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大型场馆等新建或既有项目。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环境科技’一定很有前景!”这几天,蒋立刚从广州考察洽谈项目回来,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考察团,每一次他都会向考察团提及这一理念。
针对建筑行业的高耗能现状,近年来,天加提出,从单纯的“卖设备”转型成为“建筑环境节能的领航者”,致力于为用户量身打造“全生命期成本最低”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着力开发绿色能源,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
2017年是天加的“转型之年”,这一年,原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更名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星空体育app下载,天加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业务范围开始拓展。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节能,还要开源。”蒋立说,因为始终坚信开源的重要性,公司才进军绿色能源领域,这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在河北唐山马头营,我国首次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为干热岩这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天加则为该项目提供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整套设备。
“天加的发展理念和国家‘双碳’战略不谋而合。”蒋立说,乘着“双碳”战略风口,天加将坚持深耕建筑节能技术研发,不断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再生资源回收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在这个过程中,“减碳价值”将被充分挖掘,普通人的低碳生活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蓝海市场。
剩菜残羹摇身一变化作发电燃料,废弃输液瓶“回炉再造”制成垃圾桶,地沟油变为航空燃油……眼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从日常生活中“退休”的海量生活垃圾,正纷纷走上“再就业”道路,低碳生活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湖南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湖南省再生资源产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资源回收量超过30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消费领域中的“减碳价值”将被充分挖掘,普通人的低碳生活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蓝海市场。
湖南长沙五一广场是当地最繁华的商圈之一。每天下午,一辆辆餐厨垃圾收运车都会穿梭于闹市之中,将各家餐馆产生的餐厨垃圾一一收集。随后,它们将会被运往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公司的处理中心,在那里,这些剩菜残羹将被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现“华丽转身”。
“经过环保处置,这些餐厨垃圾将变成有机肥、生物油、发电燃料……”湖南联合餐厨董事长易志刚介绍,餐厨垃圾经过专业处理设备组合分拣、破碎制浆、高温蒸煮、固液分离等程序,分离出废水、废渣和废油。其中,废水通过高温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废渣可被制成高蛋白饲料原料,废油脂则被加工成工业级混合油出口欧洲。
如今,这家公司餐厨垃圾日均处理最高达1200吨,覆盖当地3万余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长沙市也于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的城市。
中佳华悦公司研制的移动式厨余垃圾压缩机则为餐厨垃圾处理提供了新思路。“这款产品配备入口消杀除臭功能,能有效杀菌,防止臭气外泄,压缩比可以达到2:1,就是说2立方米的垃圾能压缩到1立方米,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该公司董事长邓向前说,公司自主研发的这套设备拥有5项专利,一经上市就广受关注、大受欢迎。
在中佳华悦公司的装配车间,一台台移动式厨余垃圾压缩机正在进行装配调试。自去年10月份上市以来,这款产品一直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今年上半年订单金额7000多万元,完成交付近6000万元。今年营收目标为2亿元,公司预计三年内产值达10亿元。”邓向前说。
有研究表明, 一片小小的碎玻璃自然降解时间长达 4000 年。然而,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废碎玻璃只能填埋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负担。
其实,废碎玻璃并非毫无用处,“破镜”也能“重圆”。湖南巨强再生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完善的回收玻璃杂质分拣技术,解决了玻璃生产企业不使用外来废碎玻璃的难题。
“我们从2012年起一直研究废碎玻璃回收利用的技术,最终实现了将生产原材料中废碎玻璃掺入率从30%逐步增至90%。”该公司副总经理邹林说,经过技术处理,废碎玻璃将成为再生节能玻璃、光伏玻璃的原材料。
在废弃物中实现精准“淘宝”的还有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固废物再生基地,车间的传送带一头“吃”进石块、砖渣、钢筋、泡沫板等建筑垃圾,另一头“吐”出颗粒均匀、洁净如新的碎石。
“建筑垃圾可以做成道路材料,正好可以代替天然碎石。”在公司产品展示区,该公司总工程师吴超凡指着一款产品说,这些被用作道路材料的产品大多来自建筑垃圾,目前公司已建起8个建筑垃圾再生基地,每年可处理各类建筑垃圾600多万吨。
疫情之下,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如何处理?这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后且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属于可回收物资。在这一背景下,以湖南映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企业从中嗅到了新的商机。
据该公司销售经理陈端凯介绍,该公司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废旧塑料垃圾回收体系。以废弃的医用输液瓶为例,专业团队对其消毒之后,可重新制成塑料垃圾桶、塑料工具盒等产品,这些产品若出现老化或损坏的情况,可以返厂加工再造,绿色又环保。
“目前公司的废旧塑料年处理量已达10万吨,像输液瓶、矿泉水瓶、工厂纸塑废弃物等都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陈端凯说。
湖南沃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酶智慧医疗污水处理系统,则将目光对准了医疗废水这一领域。这套系统具备高效率杀菌、污泥零排放、脱氮除磷率等功能,运行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医疗废水指标明显优于国家传染病医院排放标准,还可实现医疗废水中抗生素的完全降解。
“这个系统可以采集终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故障预警、上报监管单位等功能。我们用手机就可以进行远程操作,精确监测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该公司董事长刘军亮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估算,到2025年,我国循环经济各项指标将大幅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可以预见,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再生资源回收量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将变成“宝藏”,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将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