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星空体育官网《儿童世界》《小说月报》《公理日报》这些著名刊物都与他和静安有关
星空体育官网《儿童世界》《小说月报》《公理日报》这些著名刊物都与他和静安有关郑振铎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出版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他早年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遗址位于今静安区宝山路499弄)期间,编刊办报颇有建树,在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中,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1921年春,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南站当见习站长,但他因酷爱文学,不久便经好友沈雁冰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做小学教科书编辑。他工作一段时间后,了解了儿童读物的现状,深深为之忧虑。我国古代没有儿童期刊,直到近代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儿童教育画》《少年杂志》《学生杂志》,它们虽有助于缓解儿童读物缺乏,却充斥着帝王将相的形象,有人称之为“‘缩小’了的刊物”。因而,他就建议出版一本新颖的儿童文艺期刊,馆方很快表示赞同。于是,他考虑将这本期刊定名为《儿童世界》,每周出版一期。
同年7月,郑振铎在自己兼编的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开辟“儿童文学”专栏,为筹备《儿童世界》打基础。到9月,他正式着手准备出刊,并起草《(儿童世界)宣言》,登载于报刊。这个“宣言”实际就是《儿童世界》发刊词,其中一针见血指出:“以前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里,就以为满足了……儿童自动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1922年1月,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在沪问世,该刊系32开本,逢周末出版,主要面向10岁左右的孩子。他为了尽快扩大社会影响,果断地把创刊号作为非卖品,随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和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学生杂志》《妇女杂志》《小说月报》等向订户赠阅。此后,他几乎把全身心都交给孩子们,一切皆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以至于自己也得了个“大孩子”雅号。叶圣陶在《天鹅(序二)》中这样描述:“朋友们举行什么集会,议论既毕,饮食也足够了,往往轮流讲个笑话以助兴趣。轮到振铎,他总说,‘我讲一个童话’,于是朋友们哗然笑起来。”由于他和同仁的努力,《儿童世界》具有文学性强、儿童味足的鲜明特点,该刊不仅很快受到内地广大小读者欢迎,还风靡港澳地区,并远销日本、新加坡。
通过郑振铎的精心策划,《儿童世界》图文并茂,编排别致,十分注重适合儿童心理和阅读情趣。每期都有美观的彩色封面,选用的均为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内容,如《小红帽儿的故事》《排排坐吃果果》《小姑娘浇花(小园丁)》等,令小读者一看便着迷。该刊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童话是最主要的文体,并发表儿童诗、儿童剧本、儿童小说、寓言,也有漫画、儿童歌曲,还提供音乐、美术、科学等知识。郑振铎既是编者又是作者,他译述(即融翻译、创作于一炉)了许多童话,如《花架之下》《竹公主》《安乐王子》《猎犬》《聪明的审判官》等;同时,他独创了不少童话,如《小人国》《七星》等。其中的《花架之下》尤为精彩,写的是小学生林国滨放学之后,在家里的花架下给弟弟、妹妹讲故事,很自然地引出了《虎与熊狐》《乌鸦与蛇》《聪明人和他的两个学生》《孔雀与狐狸》4个故事,一直讲到夜幕降临,妈妈过来催着吃晚饭才停。别的作者、译者尚有许地山、叶圣陶、俞平伯、严既澄、王统照、赵景深、谢六逸、周建人、顾颉刚、胡愈之等,他们多为新文化运动积极参加者。叶圣陶后曾回忆:“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鲁迅对《稻草人》评价极高,认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
郑振铎也很重视儿童的习作,所以,《儿童世界》创刊号的《投稿规矩》申明:“儿童创作(诗歌、童话、童谣、自由画等)尤极欢迎,唯须是儿童自己的作品,没有经过润饰的。”随即,该刊推出“儿童创作”专栏,并在一年中两次发起“儿童创作的募集”,此可算我国最早的少儿征文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同时,该刊专门在封二登载小读者寄来的本人照片,印上其姓名,以吸引孩子们;另外,还组织小读者做各种手工游戏,如折纸船、用高粱秆编小动物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编者贴近儿童生活、竭诚为儿童服务、“以儿童为本位”的意识。
另外,郑振铎还把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同“以画讲故事”的连环画手法相结合,在《儿童世界》推出一系列长篇连载图画故事。他本人也写了一批图画故事,如《河马幼稚园》《象与猴子》《爱美之笛》等,都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特别是其中的《河马幼稚园》,通过河马夫人开办幼稚园的经历,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象、小虎、小羊、小兔等动物的各种生活趣事,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欣赏情趣。这种别开生面的图画故事,可算我国图画书之发端。
1923年1月,郑振铎被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调去负责《小说月报》,《儿童世界》由徐应昶等继任主编。可以说,郑振铎创办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艺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化的弊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振铎曾在北京参与发起创建我国现代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而上海商务印书馆是支撑该会的最重要的出版发行机构。这里的老刊物《小说月报》,原由沈雁冰主编,并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郑振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完成《儿童世界》编辑工作之余,一直为《小说月报》出谋划策和代约稿件。
1923年1月,郑振铎接手《小说月报》伊始,就积极进行改版,以进一步扩大这份刊物的影响。他所编的第一期杂志,用一个年轻农夫迎着朝阳辛勤耕耘的图案为封面,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暗喻该刊定会“获得丰收”;为促进关于我国古典文学遗产整理的理论探索,专门开辟“整理国故与新文动”栏目。
在郑振铎主持下星空体育平台,《小说月报》这份具有权威性的大型文学刊物,热心于在“译述西洋各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之方法”;作者队伍基本包括所有现代新文学作家,他们推出的大量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郑振铎本人也在《小说月报》发表或连载过许多作品,其中,《文学的统一观》可算我国第一篇系统阐述广义的比较文学的专论,《文学大纲》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共80余万字),可算我国世界文学史课题方面的开山之作。
还值一提,郑振铎负责《小说月报》时,编辑部的人员虽少得不能再少(起初只有他一人,过了年余才调来更年轻的徐调孚做助手),但他对所有稿件的处理都极为认真,并注意发掘新人,如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就是由郑振铎在1929年第一至四期《小说月报》发表的;他在编者的话《最后一页》中说:“曾有好些人来信问巴金是谁,这连我们也不能知道……然这篇《灭亡》却是很可使我们注意的。”
1925年5月30日,申城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翌日,各报慑于上海租界当局,未作详细报道,仅发短消息。郑振铎感到难以理解,内心极为忧愤。6月1日,他经与上海商务印书馆同仁叶圣陶、胡愈之、王伯祥等磋商后,迅速邀集少年中国学会、学术研究会、文学研究会、妇女问题研究会、中华学艺社、中国科学社上海分社、上海世界语学会、上海通信图书馆等十余个团体的代表,成立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他起草的《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宣言》,上海《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日报》《商报》等均未登载。他激愤于各报之懦弱,“对于如此惨酷的足以使人类震动的大残杀案,竟不肯说一句应该说的话”,为了“不平而残忍的事”和“公正的”不再被报界隐瞒,决定发动大家筹集资金,以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名义创办《公理日报》。沈雁冰曾回忆:“《公理日报》之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权者暗中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此是动用公司的的。此外,张菊生、高梦旦、王云五每人亦各捐一百元。”
郑振铎把《公理日报》编辑部和发行所设于自己的住处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厂附近宝兴里9号(遗址位于今静安区宝山路581号),还动员全家人参与。郑振铎与叶圣陶、胡愈之等在此通宵达旦地苦干,他的母亲忙于为大家烧茶煮饭、妻子高君箴做着分发报纸的准备。6月3日天亮前,他们刚从印刷所运回带着油墨香的《公理日报》创刊号,弄堂里已挤满闻讯赶来的报贩。
《公理日报》报头由叶圣陶题写,每期8开4版,社址设于上海天通庵路三丰里24号(遗址位于今静安区天通庵路、东宝兴路口西北拐角附近)。其宗旨是:“发表我们万忍不住的谈话,以唤醒多数的在睡梦中的国人。”该报版面活泼,文字精悍,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报道海内外支持五卅运动的情况,抨击相关方面的暧昧态度,号召人们英货;除了登载新闻、通讯、评论和读者来函外,在各栏目中以“社会裁判所”编得最为出色,它让全体同胞当“裁判官”“惩戒与人异趋的奸细”。
《公理日报》创刊号的《宣言》中,提出收回英租界、英政府向中国道歉、立即释放被捕群众、惩办肇事捕头及巡捕、优恤死者、赔偿伤者损失等强烈要求,并呼吁“使英人对吾人要求全数照办而后止”。随后,还曾发表《国际者救济会宣言》,其中有萧伯纳等国际名人斥责五卅惨案的言论。叶圣陶用“秉丞”的笔名相继发表《华队公会的供状》《不要遗漏了“收回租界”》《无耻的总商会》等九篇文章,鞭挞见利忘义的无耻行径,号召坚持开展反帝斗争。由于《公理日报》敢讲真话,并客观报道事件,受到广大市民欢迎,社会影响很快超过《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等大报,发行量曾达两万份。
然而,由于经费困难,加之印刷厂受到上海租界当局威胁不敢继续承印,《公理日报》于6月24日出至第二十二期停刊。郑振铎在《停刊宣言》中指出:“我们由这次的事,益明白‘公理’是要实力来帮助的。赤手空拳的高叫‘公理’‘公理’,是无用的”;在《本刊同人特别启事》中则明确表示:“本报虽只发行了二十多天,但已赢得了数万读者的热烈同情。我们受了许多热心民众的鼓励,觉得我们的工作万不能就此终止,所以我们还想继续做大规模的筹备,预备在将来建立中国健全的言论机关的基础”。《公理日报》虽存世时间很短,但它在五卅运动中发挥了不小的宣传作用。
1927年“四一二”反后,郑振铎参加,在宝山路险遭枪击;接着,他又与胡愈之等公开发表信,为此出国避难。郑振铎在临行前,委托叶圣陶代为主编《小说月报》。王伯祥日记提及:1928年6月8日,郑振铎返沪;9月3日,他“复任《小说月报》编辑,圣陶仍回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1931年秋,郑振铎赴北平(今北京)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和《文学季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海派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历任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曾主编《上海故事》《儿童时代》《哈哈画报》。出版有《岁月留痕》《渐宜斋札记》《上海烟云》等20余本著作。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