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2023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十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3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十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的价值高度、应用广度,承载着产业的发展硬实力、未来话语权,是强盛之基,繁荣之本。12月22日,2023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十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在福建泉州晋江举办。
本次会议以“新材料 新产品新智造——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通用技术新材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泉州市科学技术局、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泉州市商务局、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海西分院、《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承办,晋江市科学技术局、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商务局、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泉州市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协办,福建省向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海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李陵申,泉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劲竹、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代理常务副会长、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杨金纯,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赵强,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小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瀚宇,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招平,泉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君伟,泉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调研员刘则建,晋江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张清常,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任科员黄金发,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教授许长海,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邱夷平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
“十大纺织”系列评选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今年是第七次在泉州晋江举办。近年来,“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活动累计评选、发布了200余项年度行业重大创新科技成果,促成近40项科技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5.5亿元,共吸引了1000余家科技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参与,为诸多行业创新成果提供了展示与对接的平台。
十年间,活动见证了纤维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迭代进步,碳纤维、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间位芳纶、聚苯硫醚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实现快速发展,导电智能、速干凉感、绿色循环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产业体系的重构与升级;绿色环保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为纺织印染企业提供了高效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为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纺织服装智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4.0与纺织装备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纺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整体的质效提升。
陈君伟在致辞时指出,泉州纺织服装产业近年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并涌现出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晋江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惠安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泉州始终重视科技创新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以科技赋能产业体系的建设。“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作为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品牌活动,已连续在泉州成功举办七届,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应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会议不仅展示纺织服装科研成果、激发纺织科研创新热情,更将进一步加强纺织科研交流合作,促进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李陵申在致辞时指出,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纤维新材料技术稳步发展,不断满足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人民健康等领域发展需求。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纺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持之以恒的坚持与付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纺织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不高,这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项目通过这一平台打通了上下游,实现了产业链的互动和融合。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的科技创新,引导挖掘优秀的专利价值,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的有效联动和深度融合。
李瀚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由中纺院主办的行业重要的科技类评选,“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系列活动已举办至第十届,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十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揭晓,作为我国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代表,相信这些获奖项目未来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纺院愿与各界同仁携手并进,持续推动更多纺织科技成果的发布和对接,为实现纺织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懈努力,为加快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第十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获奖名单正式发布。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技术开发,数字驱动织造全流程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一次成型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技术、装备及应用,热湿舒适性复合功能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家纺床品高效短流程关键技术及应用,高色牢度深色纯棉节水染色关键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气纺纳米纤维规模化制备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高耐碱高耐氧漂分散染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基于十万吨级生产线无机/有机复合阻燃纤维素纤维技术集成研究,特宽幅丝绸平幅染整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产业化等项目荣获“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其中,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技术开发斩获“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金奖。
高吸收性生物质纤维敷料成型关键技术等11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科技奖”;防护用闪蒸法聚乙烯非织造布的产业化及其在核工业领域的应用等13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产业推动奖”;纺织面辅料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等13个项目获得“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绿色先锋奖”。
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的另一重要使命就是为行业创新成果搭建推广和对接平台,进一步打通创新成果输送应用通道。会上,共有6组企业签约。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工业大学与泉州市纳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与盛意成石墨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签署“宙斯盾黄金甲蓄热功能里布产品”开发协议;河北中电华拓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北华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新技术正在重塑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和发展边界,“科技+”成为推动行业新旧动能转化的强有力引擎。以高性能纤维、生物材料为代表的材料创新,以智能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以及以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创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现的路径。
在科技成果推介环节,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许长海作《高耐碱高耐氧漂分散染料的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报告,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研发副部长作《气纺纳米纤维规模化制备成套技术及产业化》报告,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钟飞鹏作《绝热材料在服装、鞋材上的保温应用》报告,中纺院创新中心生物基与高性能纤维室主任李婷作《Lyocell长丝高效制备及产业化技术开发》报告。
在下午举办的“向兴·新材料 新产品新智造”高端论坛上,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院副院长吴威涛以《数字驱动织造全流程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为题作报告,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兵兵以《基于十万吨级生产线无机/有机复合阻燃纤维素纤维技术集成研究》为题作报告,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俊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的纤维素绿色制备技术》为题作报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严海波以《净油“膜”法,碳路先锋——高效油品净化型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推广》为题作报告,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系主任、教授张淑洁以《非开挖管道修复用管状纺织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为题作报告。各领域专家的分享让参会观众对纺织行业资源有效整合、生产提质增效,以及新材料、新产品、新智造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会前,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利郎面料研发中心,了解了作为男装品牌代表之一的利郎,在创新产品自主开发的情况。会后,参会代表们走访了982安踏创动空间,亲身感受安踏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构筑行业领先竞争优势的实力与风采。(通用技术新材)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总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星空体育、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